移动购物究竟要靠逛,搜索,还是社交?微信电商会打败电商大佬吗?移动电商领域的各个参与者都在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
“灭掉淘宝。”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马云在2013年公开交给淘宝无线团队的这项指令,都让外界绷起了一根弦。
提高在移动端的成交量像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目标。对这家刚刚因成功融资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电商的公司来说,业绩和股价需要更多的增长点来支撑。在阿里巴巴9月上市路演期间,投资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是阿里巴巴未来的增长潜力何在,通常第二个问题一定会提及移动端的发展。
淘宝无线团队在过去两三年一直是其内部最受重视的部门之一,现在,来往App的失败已成为过去式,阿里巴巴通过频繁的收购增强其在无线领域的安全感,与此同时,淘宝和天猫在移动端的总体份额不输于其PC端的表现,占据垄断地位;而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新一季度财报,无线销售额占比达到了32.7%;无线销售额同比增长约300%,而阿里巴巴整体销售额增长率是54%。
与自己作战或许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移动电商之战已经愈发激烈。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年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同比增长了165%,PC端同比增速是36%。而仅仅在两年前移动购物所占的比重还非常小。
移动购物,这一年间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每家公司战略发展部的规划中,无论是淘宝、腾讯、京东、亚马逊还是1号店、聚美优品,甚至更多的创业公司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投入这场竞争。
在人们等车、通勤、吃饭时感到无聊而掏出手机的这些间隙时间里,没有哪家公司愿意缺位。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许长虹说,亚马逊中国在手机端的推广预算每年有两三倍的增长。1号店2014年的目标就是要把移动端销售额占比从上一年的15%提升到40%。“在移动端上,我们是在倾全公司之力,”移动事业部总监张可帅说,“未来如果不能让用户在移动端用1号店,1号店就没有未来。”
1号店移动事业部总监张可帅表示这家公司今年的目标是将移动端销售额占比提升到40%。
电商依靠移动端销售额提升并不简单
当消费者在手机上完成购买时,价格不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一些有独特功能的购物App反而赢得了更多用户。比如,因为能定位地理位置,大众点评、美团在手机上的使用感受,天然好过电脑。大众点评、美团的下载量,都仅次于手机淘宝,高于京东。美团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如今其手机端交易额占比为70%,周末时能达到80%。
新的购物方式,也意味着以往的格局可能改变。最重要的变化是,微信成为了移动购物最受关注的入口,而社交则成为最可能带来变革的购物方式。京东在上市前让腾讯入股20%,主要就是为了获得微信的入口,但更受关注的恐怕是一些依赖微信平台的创业型公司。
余春林没有想到,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微信购物,自己的角色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从重庆一本内部刊物《校长》的编辑,变成自己的雇主,而且收入比当编辑时高得多。
当他一年多前开微信公众号时,只是因为自己有了小孩,对绘本童书产生兴趣,用业余时间做了一个推荐绘本童书、育儿经验的微信公众号“经典绘本”。他从微信上获得收入的方式,最初也只是学“罗辑思维”,让会员打赏,以及收会员费。
如今,他却以移动购物为生——随着其公众号的订阅人数从3万多上升到8万,基本由他一个人维护的微信店,销售额从每天两三千元,如今能达到七八千元,最高的一天达到了3.3万元,以此计算,年销售额约为200万元——虽然此前他没有一点跟电子商务有关的经验。
他开始这门生意的方式十分初级:有会员跟他说,自己懒得去其他地方买绘本,你与其只推荐绘本,不如直接卖。余春林开始每天推荐一本书,需要的用户回复收件人信息,然后他把书快递出去,用户收到书之后,通过支付宝或银行转账给他,双方凭借的是信任关系。因为怕麻烦,他既没有开通微信支付,也没有去开淘宝店,只是下载了一个叫“微店”的App,提交了手机号和身份证号就能注册,让他的微信号具备购物功能。
余春林们在微信上开启了一个新市场,而淘宝初期,正是依靠这种蚂蚁雄兵而逐渐崛起的。现在他们有了更便利更易上手的开店方式。
若干家创业公司也找到了机会。提供微信开店软件服务、刚成立一年半的创业公司口袋通,从今年3月开始每月跟商家开两场讨论会,场场满座;由于免费,而且提供了比一般第三方软件商更多的社交、运营功能,如今其用户量是3月时的10倍,达到了50万。创业公司口袋购物则做了一个叫“微店”的开微信店的软件,并把口号为“10分钟开微店”的广告贴满了地铁,虽然口袋购物不愿意透露经营数据,但来自业内的一个说法是其注册商家已经有几百万。
那些传统的电商购物App遇到了一些问题,不仅跟手机没有天然的契合点,而且因为屏幕小、输入不便,反而形成了使用障碍。因此,聚美优品、唯品会这种闪购形式的电商App,下载成绩反而比亚马逊、1号店这些互联网上份额更高的电商要突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根据唯品会的财报,今年第二季度其移动端销售额占比达到了46%。
这个产业链的形态更为丰富。由于用户的动作主要是滑动手机屏幕,以“逛”为设计逻辑的蘑菇街和美丽说,下载量高过了聚美优品和唯品会。而扫码比价App“我查查”的下载量,是京东的两倍多。这些电商巨头周边的附属形态得到了发展。
“美团、点评、微信在移动端都抢占和颠覆了市场,所以我们也一直在想,在手机端有什么颠覆性的机会。”1号店的张可帅说。
一些小颠覆性体现在了类似口袋通这样的创业公司身上。其创始人白鸦以前在支付宝工作,创业的一个基础逻辑是,购物未来应该是搜索、逛、朋友推荐这3种流量模式三分天下——淘宝、京东等在搜索上已经十分强大,所以,白鸦最开始做了类似于美丽说、蘑菇街的导购网站“逛”。之后,他在2012年年底又做了口袋通,这是一个基于社交的管理软件,帮商家维护其在微博、微信乃至豆瓣上的用户。
刚开始,白鸦根本没考虑过怎么特别服务手机端购物的需求,但开始创业后,他意识到,“原来社交跟手机联系这么紧密。”
移动端与社交联系紧密
凭借社交做电商听起来并不靠谱,但一些在天猫上经营不善的卖家在微信平台上找到了新机会。
靠着在微信上建立的信任感,卖茶叶的“乡土乡亲”,卖出了在淘宝上难卖的产品。乡土乡亲的主要卖点,是“零农药”和安全。2012年年底,天猫推有机概念,乡土乡亲也在那时开了天猫店,并且在2013年被评为天猫原创百强店。
乡土乡亲的主流产品定价在200元左右,而淘宝上茶叶爆款的主流价格在50元左右,还常有卖家做9块9包邮的促销,拉高销售笔数。淘宝的搜索机制是,销量高的排前面。由于价位偏高,乡土乡亲没有办法做爆款。他们也曾和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合作,在《一代宗师》投放的所有路牌广告上加上天猫的网址,并以此在天猫置换到了价值300万元的流量资源,但“产生的销量还不及投入的一个零头。”乡土乡亲的创始人赵翼说。
两年来,不考虑活动促销带来的销量,乡土乡亲天猫店的自然销售额不过10万元。赵翼发现,自己的父母和很多40岁以上的亲戚朋友都在用微信,这是中高端消费的主力,而这群人通常不太逛淘宝或天猫。他之后让运营人员主要维护微信店,天猫店只用一个兼职员工来管。
赵翼在线下做了大量的小规模“城市茶会”,品茶交友。他还跟VIP客户做专访,专访内容放在了乡土乡亲的微信公众号上,也能让这些客户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转发。其微信粉丝还有品茶测试之类的活动可以参加。现在,乡土乡亲在微信上的日销售额,稳定在1万到2万元。
但如何利用社交的力量,并没有既定的套路。
学习社交的玩法需要耗费脑力和精力。白鸦发现,在微信做得不错的商家,大多都是乡土乡亲这种第二梯队的商户,而非淘宝大卖家。“因为第二梯队的淘宝卖家产品一般都不错,还是能留住顾客,但不像大卖家,它们不是在淘宝里买流量、做爆款的既得利益者。”其中,服饰、食品、母婴这些顾客会重复多次消费的品类最适合做微信店。
淘宝也在不断加强它的社交性。它一直试图让自己平台上的流量分配更均衡。今年行癫出任淘宝总裁后,在卖家大会上当着几千名卖家的面重申了做爆款带来的坏处。淘宝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社交是途径之一。阿里巴巴集团力推过社交App来往,又入股了微博,到了2013年4月,手机淘宝里新增了“微淘”功能并开始内部测试,这被淘宝内部看做是淘宝手机端做社交化的第一步。
微淘的第一步是,促使这个平台上产生大量适合用户浏览的内容。通过微淘开放平台,卖家、达人、媒体可以建自己的官方账号,用户打开手机淘宝,点开固定在底部的导航条“微淘”,就能浏览关注的账号的内容。根据淘宝的数据,两个月内,微淘就有5000万用户访问。
手机淘宝推出“微淘”功能后,淘宝五皇冠卖家、卖旅行女装的“绽放”是最先做的账号之一。其店主茉莉在博客时代就以写旅行日志聚集了一批粉丝,这家店的微淘内容做得也不错——定位精准、有调性、注重移动端内容碎片化、跟粉丝互动也做得不错——靠口碑传播,加上淘宝对这个账号的推广,在微淘中积累了50万名粉丝。但他们也发现,微淘里会做内容的商家其实并不多。
这50万粉丝带来了直接效果。在微淘上,绽放做了一个叫“茉莉微淘团”的栏目,用来推荐其他产品和店铺的栏目。它推荐的一个手工饰品,订单排到了5个月之后;最近一期,它推荐了一家面膜店,带去了60万元交易额,是这家面膜店5年来交易额最高的一次,甚至超过聚划算美妆类目活动能带来的销售额。再加上用户越来越习惯用手机购物,如今绽放在手机端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PC端。
但推出1年后,手机淘宝改版了微淘,并且在微淘里做了一个弹出页面,既是道歉也是宣布改版,称“昨天我们以为懂你,不想却给你带来了困扰。”此前,淘宝已经把商家在微淘里推送信息的条数减到了一周3条,一个店铺发出来的微淘只占一个位置,而此前是发几条就占几个位置。店铺优惠信息不计入这3条,达人推送信息的条数则不受限制。改版后,用户的微淘将来自“你的喜好”,包括收藏店铺和达人。
“大量的卖家不知道用微淘做什么,我自己收藏夹里的店铺也参差不齐。”手机淘宝的运营负责人脱欢说,微淘的改版逻辑,是要想办法让“良币”有更好的展现,尤其是对那些做原创内容的微淘账号,让内容更结构化。
绽放发现,改版后的微淘,其实是合并了收藏店铺的顾客和50万粉丝,总数到了80多万人。但让绽放感到困扰的是,这其实是两类用户,收藏店铺的用户并没有那么活跃。
绽放也做了微信公众账号,但主要是为了“建立信任”,很少发商品信息,其微信上的交易额只占其整体交易额的百分之几。在微信上,绽放跟八成的粉丝都有互动,但从去年4月开通微信号到现在,其订阅人数才4万多,远少于微淘。“微信是真社交,”绽放的店主三儿说,“但因为要靠人际传播,所以没有爆发性的增长。”
“微信购物其实很少有爆发的案例,也不应该突然爆发。”白鸦说。口袋通最近一次在广州开的商家见面会来了1500人,虽然看起来场面火热,但白鸦估计,真会去做微信店的,可能只有1/10的商家,这些商家中,又只有1/10会花人力去做。一名淘宝人士称,在今年年初之前,淘宝一直对微信的威胁感到很紧张,但渐渐发现手机淘宝的市场份额并没有下降,也就渐渐放松了。
微信电商“正牌军”京东也在探索如何发挥这个入口的效力——来自社交的增量尚无法撑起电商巨头的未来。
从4月开始,腾讯电商无线的前负责人顾思斌加入和主管京东的无线业务,他发现,整个京东都想在6·18做出一场“无线的盛宴”,市场部门的6·18促销计划中,无线“权重挺大”,主要借鉴了春节时大热的微信红包,以“十亿红包全民抢”为口号,在微信、手机QQ和京东App上发红包、用关系链在微信里传播红包,并在微信上线大入口。
京东红包上线后,活动的热度及传播性超出了顾思斌的预料。腾讯电商之前花了颇多精力在无线上,探索怎么利用微信,“那时我们知道无线是未来,但是实际业务中,销售额、占比始终没有起来,”顾思斌说,但今年6月,他能“明显感受到无线的趋势被点燃了,”无线端的订单量和交易量“大幅攀升”,6·18促销中,“有大量订单都使用了京东红包,近半数用红包购物的用户都是新客户,红包帮这些用户跨过了第一次购物的门槛。”
根据京东公布的数据,今年6·18当日,移动端订单数是去年6·18当日订单数的5倍多,占比是当天总下单量的约1/4。虽然通常来说大促期间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在电脑上下单。2013年时,京东无线端订单量占比为15%。
1号店的张可帅也抢用了京东的6·18红包,他觉得,作为营销案例,京东红包“挺成功,但这不是京东赖以生存的东西,未来社交是不是能成为电商的顶梁柱,这还需要探索。”
1号店也尝试了社交,比如让用户通过声波等方式,把1号店抵用券送给朋友,自己也有几元钱的奖励。但张可帅还是觉得,没有在业内看到很漂亮的案例。
“我们一直在探索,移动互联网、社交和电商之间结合起来,究竟在哪些点上有机会。”顾思斌说。他从自己日常买东西的经验来看,比如买书,通常并不是看畅销榜,豆瓣的算法推荐也只是参考,但朋友推荐的书通常都会毫不犹豫地买——而手机屏幕特别小,因此呈现给用户的商品线索是否精准,几乎是手机购物最重要的体验。靠大数据计算是办法之一,但社交关系推荐应该是更好的办法。
电商社交没有统一规则
但在这个一切都待探索的时点上,电商从业者对该怎么做社交,没有统一的看法和可以遵循的规则。
淘宝也期待形成用户间的人际互动,但显然,这家公司打算在自己的手机淘宝里做,而不是基于微信。8月底发布的手机淘宝5.0版本中,最重要的新增功能,是消费者能把喜欢的商品一键分享给手机通讯录联系人。上线两周内,用户分享了55万个商品。也是在这个版本中,手机淘宝的微淘新增了更多的互动活动,比如买家秀、投票、抢购、试用等。手机淘宝的脱欢说,手机淘宝打算从商户对个人的互动关系,向个人对个人的关系转换。他觉得,典型的互动关系是辣妈帮那样的,用户不是为买东西而来,导购是次要的属性。主要属性是互动,有经验分享,有人际关系。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许长虹说,亚马逊中国在手机端的推广预算每年都有两三倍的增长。
亚马逊在美国的经验是,虽然谈论电商和社交结合谈了五六年,但Facebook这样的公司至今也没成为发生购买的重要平台。许长虹觉得,可能反而应该把社交关系引入电商自己的App里。
白鸦觉得,未来移动购物的购买行为,会在推荐页面就能形成购买,不像现在,还需要把购买行为导入到微信店或者淘宝店。这也意味着,在有社交关系存在的地方,比如豆瓣、人人都能发生购买,购买行为会变得非常分散。
顾思斌在进入京东前,在腾讯工作了8年。他觉得现在自己跟微信已经形成的共识是,要把日常购物的场景复现出来。但社交需要建立生态,需要发帖者和回应者相互促进,需要慢慢推进,到底会有多大威力,现在他也预测不了。
相较充满未知的社交,“逛”这个动作,已经是如今用户在手机上的主流行为。在手机上用手指滑动屏幕,或者点两下,反而比在电脑上更轻盈。
手机淘宝的页面布局,跟淘宝的电脑页面十分不同。促销大图和导航条下,就是“淘抢购”“有好货”“她在买”“每日新品”这样的栏目,一些栏目是PC淘宝上没有的。在品类分类导航的下一屏,就是基于用户过去购物行为的商品推荐。这些无论是以促销为卖点,或者以达人导购为卖点的栏目,乃至最后的商品推荐,用户的行为都是刷屏。
在京东的App里,首页的页面主要由促销大图、掌上秒杀、惠生活、值得买、特惠购几块栏目组成。京东在微信上的“购物”入口的三个栏目—新发现、品牌、聚惠——也都是为了让用户逛起来。“我们不大照顾那些目的型的消费,很多人也确实觉得我们是一个发现之旅。”顾思斌说。
但在手机上逛,跟PC的不同之处在于,人们随时可能掏出手机来刷一下屏,而在PC时代,货品上新、促销,都是由编辑或运营人员来推荐、以天为时间单位的。“我觉得所有的网站首页都应该改名叫Today。”顾思斌说。但如果要让商品信息随时更新,又该由谁来做?他的设想是,这就需要众人一起产生内容,包括朋友的推荐、你信赖的商家的推荐,以及,京东需要建设好标准接口和平台。
美丽说、蘑菇街已经成为了“逛”这个行为的标杆,它们的信息更新来自商家,也来自用户。今年4月到7月间,手机淘宝做其4.3版本时,主要是强化导购产品,达人导购是重要部分。手淘负责人蒋凡称,两个多月的时间内,这些导购产品的活跃UV已经占到了手机淘宝的1/4。“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4.3版本的首页、微淘、发现等几个架构都不会变动。
但亚马逊App的首页是大大的搜索框。“在逛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做得很好,”亚马逊中国的许长虹说,“时间有限,我们更愿意先把推荐做好。”
在手机端,系统个性推荐上也有新的变化。PC时代捕捉用户行为数据是基于用户的点击,但是手机时代的数据采集,还包括用户的滑动、停留、长按,还能采集用户的地理位置。这就意味着后来者也有赶超的机会。
口袋通创始人白鸦看准了移动购物中用户“逛”的行为,并以此进行了产品开发。
拍拍在PC时代完全无法与淘宝匹敌,但在今年转为京东的子公司后,不仅再次联络召集卖家,也制定了新的竞争策略。“一句话说,我们要用‘我的拍拍’来吸引消费者,做到精准、个性化,”拍拍CEO林琛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而重点就是移动端,“移动端最大的不同,是购物可能不是用户的主要诉求,而是碎片化的、随机的、基于场景和社交关系的附加行为,这就要抛弃过去基于货架和搜索的购物逻辑,抛弃一切。”
9月底,拍拍上线了拍拍微店应用。这款应用跟口袋通、口袋购物的微信开店服务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微信里“我的银行卡”未来会转给拍拍。此外,在拍拍上,也能通过腾讯的广点通体系投放广告,这就意味着能规模化地购买微信公众号文章下面的广告位。“微店是我们移动端最重要的突破口。”一名拍拍管理层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未来,微信也有可能向拍拍开放好友关系链、让微信用户能看到好友购买收藏过的拍拍微店。
由于人们不愿意从一个App跳转到另一个App,因此获取流量比PC困难。10月14日,阿里巴巴宣布了一项名为“百川计划”、与App开发者的合作分成方案。这个新方案的厉害之处在于,当你点开参与此计划的App后,在App内就能完成购买、支付、查看物流的整个流程,不用跳转到手机淘宝里。阿里巴巴作为商品库,向宠物类App提供猫粮、狗粮等宠物用品,向母婴App提供尿片奶粉等,以及旺旺、支付等技术支持。
基于手机实时、能拍照、能语音、能地理定位等特点,移动购物在体验上还有不少创新的机会。
所有的电商大公司也都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尝试。
从今年四五月开始,京东在最新一版App中强化了这么一个功能:当货品出库、送货员到达门口这些时间点上,京东App都会弹出提醒。用户一旦收件,大约几秒中内,京东App就会弹出货物已签收的提醒。
手机淘宝则推出了“码上淘”。在今年六七月世界杯期间,淘宝跟青岛啤酒这样的公司合作,用手机淘宝扫啤酒瓶上的码,就能参加抽奖。但在营销事件的背后,根据阿里巴巴的说法,自己在两年前就在建设商品数据库,以便让用户点开扫码按钮后,不会出现扫出的商品信息有误的情况。手机淘宝是阿里巴巴内部“最热门”的部门。手机淘宝所在的楼层,南北区全部坐满,连休闲吧都变成了工位,保守估计,这个部门的人数同比去年涨了两倍。连阿里巴巴的COO张勇在内部会议上都说,“所有淘宝人都想加入手淘(手机淘宝),”而“每个部门都有人在做无线”。
京东则发现,不少用户会在国美、苏宁的店里打开京东App,搜索或者直接扫码来进行比价。顾思斌觉得,拍照,然后输入照片来进行搜索,可能是未来手机购物的新方式,无论是语音语义,还是图像识别。
但从他今年3月底加入京东后,他工作优先级里排在第一位的,还是做好基础服务。因为移动的增量“太快了”,需要赶紧满足以亿为单位的用户量。手机购物跟运营QQ不同的地方在于,QQ用户允许一定的失误,但购物和付费则是完全不能出错的。
手机购物的常见流程中,可改进的细节也很多。比如,为了让小屏幕的商品看着清晰,让切换、倒退、页面跳转更流畅,在决定下载什么图片和内容,跳转时什么内容清空、什么要保存在本地上,都需要做得更细致。卡壳就会带来损失——张帅去年接手1号店无线业务时,第一件事就是增加购物车的系统容量,解决购物车里增删商品过慢、需要耗时数秒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前,1号店做促销时,转化率和销量都不会提升。当时张帅梳理下来,觉得1号店的App至少有100个点都需要改善。
在过去两年间,亚马逊在移动端重点做的事,是把平台优化到HTML5的架构上,以便在一个后台更新后,就能完成所有移动端的更新。因为手机的版本、型号太多,如果一个个改进太耗时耗力。更重要的是,亚马逊希望自己一旦有某个创新,就能用最快的速度推广给全球消费者。
“移动购物这件事,大家其实都还在做试验,今天真的只是第一天而已。”许长虹说。手机淘宝的负责人蒋凡则对《第一财经周刊》称,手淘今年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提升了用户体验,人们在手机上也能顺畅地实现过去要在PC上完成的购物行为了。
微信卖家余春林则没有那么纠结,相比卖东西,他也很享受自己与订阅者之间形成的信任关系。如今,回复粉丝的留言成了他每天要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