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丝导读:曾几何时,三星投资越南建厂,诺基亚携富士康转战印度。一时间,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就在11日富士康印度工厂倒闭的消息一出,一直以来被认为将被东南亚人口红利抢夺市场的中国,却呈现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备受成本上升、舆论纠纷的郭台铭,最近五年来中国建厂的步伐并未停止。这都是为什么呢,一起来看过。
据《印度时报》网站12月11日报道,因订单削减,制造业巨头富士康宣布将于12月24日关闭其在印度钦奈的工厂。2006年,富士康“跟随”其大客户诺基亚公司的脚步来到印度。近些年诺基亚订单的减少并直至被微软公司收购,富士康的订单量极剧减少。富士康发言人表示,该决定是基于工厂的客户群和相应的客户需求的改变而做出的。但这一决定的背后是1700名工人可能面临失业。
曾几何时,三星投资越南建厂,诺基亚携富士康转战印度。一时间,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就在11日富士康印度工厂倒闭的消息一出,一直以来被认为将被东南亚人口红利抢夺市场的中国,却呈现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备受成本上升、舆论纠纷的郭台铭,最近五年来中国建厂的步伐并未停止,百度搜索“富士康建厂”相关新闻,今年8月、11月富士康将投资在河南郑州和山东菏泽建厂的新闻赫然在列。
一直备受人口红利困扰的中国,制造业为何依旧如此坚挺?
越来越多本来是中国制造业强项的行业,纷纷落地东南亚各国,有关中国人口红利的恐慌就一直蔓延。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所有企业,尤其是未完成国际化转型的三大巨头BAT,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依附之深是无法想象的。假如中国经济开始大倒退,那么依附在中国经济环境之上的公司都只能急速衰弱、甚至倒闭。
如果有人问你,如何打败体量已经超过美国最大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三倍的阿里巴巴,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中国人不再进行消费。在阿里巴巴发展已经和中国经济深度结合的情况下,一损俱损,阿里巴巴资本市场的被追逐,最大的原因就是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势头。不然,你有什么解释?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在人口红利恐慌的多年,为何中国经济似乎并未受太大影响。
其实这背后就是一个产业升级的故事,随着中国依靠人口红利,依靠廉价劳动力经历了血淋淋的阵痛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此一来,就造就了庞大的资本市场,这个资本市场一端是有着庞大储蓄的消费群体,另一端是手握庞大资金的资本大鳄。有了消费群,有了投资方,一个产业升级的故事就开始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国产手机的风生水起,“中华酷联”、小米、酷派这些老牌手机的崛起,还有乐视、百度、腾讯这些垂涎手机制造的新生力军。中国资本方发力,要抢占以前只买国际巨头产品的中国消费方的战役已经打响。
中国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一个横切面,但没有品牌意识将是大患
虽然,从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发展依然坚挺。但作为靠代工起家的中国经济,代工产业被东南亚各国取而代之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一些本来是“中国制造”已经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印尼制造”、“越南制造”。据调查显示,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制造成本节节攀升,目前东南亚鞋业已抢走中国30%的订单。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转型。随着国际巨头代工业务的东移,2008年至2012年中国一度出现两轮很严重的倒闭潮,一些严重依赖鞋子、服装、电子等产品加工的珠三角州工厂无不遭到了灭顶之灾。
但,以中国手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横切面,中端产业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出现。在高端商品的积累上,在知识产权、品牌运作、研发经验和产业链布局等等方面中国品牌商们有所欠缺。但随着中国代工产业的蓬勃一时,技术积累和制造产业链的积累,大批的有技术的工人,最重要的是大批的有钱人,为中国中端品牌商品的出现提供了基础。在国际高端品牌代工业务的缓慢退出下,中国中端品牌商品发展也在有序的进行。
不过,最危险的局面出现了,富士康印度钦奈工厂的倒闭,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该工厂依附的诺基亚手机巨头的衰落连锁反应。这也证明了,中国代工厂向中端品牌商品输出转型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最为可怕的问题来了,在国产手机,抄袭成风、价格战愈演愈烈、缺乏研发精神的种种问题,为未来埋伏下了巨大的隐忧。
从代工被逼向转为产出品牌商品,这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必然阶段。一旦代工走向了天花板,如果不能从制造转型创造,那么必然是一场声势浩大、残酷无情的经济危机。然后牺牲代工时代的积累,回到起点继续以血汗工厂竞争世界的老路子(不然又能怎么办呢)。那么开始自己创造,可以脱离对其他经济体的严重依附,自产自销,甚至外销,虽然是被迫,但也是必然要走的方向。
如今,以国产手机品牌商为代表的“中华酷联”、小米、魅族等国产手机开始走向全球,一副从打工仔,转身为全球中端产品的品牌商路子已经清晰。但如今缺乏进取观念的以国产手机为代表的中国企业,随着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品牌巨头们研发精神的高昂,国产品牌商尚未茁壮的小身板子,面临着多重的围剿。如果突围不成功,中国为了养活庞大的13亿人口,必然将忍痛将经济发展的时针拨回30年前,缺乏了品牌输出能力,就只能自甘堕落,和东南亚各国比拼谁更能吃苦。
不过,近些年虽然好消息不多,但一些迹象已经证明国产企业已经开始发力,已经开始了星辰大海的征途。就在今年,华为公布了2013年自己在研发方面全年投资307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销售收入的12.8%。2014年10月30日,联想正式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其中包含2000项专利技术和谷歌受权其余手机专利技术使用权,以及摩托罗拉移动品牌和商标组合。2014年12月3日,小米、京东等投资方以4000万美元入股美国移动制造设备商Misfit等等。虽然手段不同,但一出品牌突围的大网正在紧锣密鼓的罗织。
另类的人物老罗提出为何中国手机不能卖3k元的质问,振聋发聩引人热血沸腾。当然,会说的老罗说的不错,但真本事方面还需提高。不过,在这种中国产品为何不能卖高价的忽悠,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不正是表明着,中国消费者已经准备好迎接中国品牌时代的到来吗?
作者:师天浩